金钱- 21  
   魅力- 0  
   威望- 66  
 - 积分
 - 66 
 - 精华
 - 0 
 - 帖子
 - 40 
  
 | 
 
[摘要]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建设,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,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。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,走科学发展之路。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,人才资源是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,人才要素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。   
全英学联第一届博士论坛正式启动 
 
主题:  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 
 
时间:  2009年5月30日, 09:30am—18:00pm 
 
主办方: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与当代中国学学院,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
 
支持方: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 
 
协办方:欧美同学会,青岛人事局, 浙江省科技厅,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海外分论坛,天津外专局,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,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,全英中国资源与环境协会,全英中国华人化学科学与技术学会 
 
学术支持:剑桥研究杂志 
 
承办方:诺丁汉中国学联 
 
地点:  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与当代中国学学院 (Lecture Theatre 2, Exchange Building Jubilee Campu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, Wollaton Road Nottingham, NG8 1BB) 
 
1):参加本次论坛,请下载填写“全英学联博士论坛注册表” 
 
2):或者加入我们的人才数据库,请下载填写“全英学联博士论坛人才信息库征集表” 
 
3):论坛论文模板及规范,请下载参阅“全英学联博士论坛论文模板” 
 
(可以通过 http://www.cssauk.org.uk/news/view/focus/2008-03-08-boshi 下载这些表格) 
 
 
 
一.活动目的:经过30年的改革和建设,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,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。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,走科学发展之路。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,人才资源是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,人才要素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。我国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要逐步从过去着重引进资金和项目向着重引进技术和人才转变,充分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,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,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 
 
  
 
全英学联积极响应祖国的战略发展远景,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广,人际网络宽的优势,积极准备随时为国服务。本次论坛旨在 a:) 集中留英学人的智力资源,提供平台,挖掘项目,提高学术水平,激励研究创新,针对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,建言献策; b:) 形成留英学子人才智力信息库,为协办单位推荐优秀人才以及相关项目。 
 
奖项: 一等奖: 200镑        
 
二等奖: 150镑 
 
三等奖:  50 镑 
 
优秀论文将会:1) 推荐到“剑桥研究”(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)杂志进行发表, 
 
2):推荐到中国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海外分论坛(www.talenthome.org.uk 4月15日之前稿件), 
 
3):优先推荐到国内各省市的人事局(外专局) 
 
二.活动形式: 
 
1.本届论坛按照正式学术会议的程序进行。 
 
2.论坛将邀请世界知名专家作论坛特约报告。 
 
3.论坛学术委员会将预审征集的论文,筛选出本届论坛的宣读论文。 
 
4.论坛将邀请中国驻英使馆代表,论坛专家以及博士代表发言。博士研究生在论坛上做论文口头宣讲后,由论坛专家和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宣读论文作现场点评。每篇论读、现场点评及提问时间为25分钟。 
 
5.根据论文质量及现场报告的表现,论坛将评选出最佳论文奖,并颁发证书。获奖博士会被优先推荐给国内各省市外专局(人事局)。 
 
6. 不提交论文者,在填写注册表后,可以参加我们的论坛。 
 
7. 主办方为所有参会者提供免费中式午餐和晚宴,参会者请自付交通费用。 
 
8. 此次论坛无会议注册费。 
 
三.征文要求: 
 
1.第一届全英学联博士论坛征文面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所有学科。 
 
2.提交形式 
 
论文内容可以是本学科原创性的、最新的研究成果,也可以是博士研究生课题的最新研究方法、路线和结果,要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这一会议主题紧密结合。在论坛上宣读的论文仍可以在其它刊物上正常发表。论文模板见附件三。 
 
4.提交方式:统一通过Email方式向论坛提交,邮件标题格式为“博士论坛”。 
 
请发送至:colin8403@hotmail.com   
 
5.论坛征文截止日期2009年5月10日。 
 
   (注:本次全英学联博士论坛,为中国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海外分论坛的共同组织方,4月15日前征集的相关稿件,将统一推荐到重庆市海外分论坛,详见:www.talenthome.org.uk) 
 
6.论文展示形式:在论坛上宣读,由专家共同评选出获奖论文,颁发优秀论文证书,并优先帮助推荐到协办单位进行相关项目合作的洽谈, 此外,组委会将会推荐优秀论文在学术杂志“剑桥研究”上发表。 
 
7.论文投稿语言中、英文皆可,鼓励使用英文,并鼓励用英文宣读论文。 
 
8.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内。 
 
9.在论坛上宣读论文用的PPT文件需提交给论坛组委会。 
 
四、论坛时间安排 
 
2009年3月5日: 论坛启动,开始征稿; 
 
2009年4月15日:第一轮征稿截止,优秀论文推荐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; 
 
2009年5月10日:最后征稿截止; 
 
2009年5月11日—5月22日:稿件分类,组织专家进行预审; 
 
2009年5月23日—5月29日:论文按评审意见修改,准备宣读用PPT; 
 
2009年5月30日正式召开 
 
五、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: 
 
杨福家教授(诺丁汉大学校长) 
 
郭正晓教授(伦敦大学学院副校长) 
 
宋永华教授 (原利物浦大学副校长) 
 
姚树洁教授(诺丁汉大学现代中国学学院院长) 
 
余海岁教授(诺丁汉大学工程学院院长) 
 
康健教授(谢菲尔德大学) 
 
陈葳博士 (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高级讲师) 
 
丁玉龙教授(利兹大学) 
 
张志斌教授 (伯明瀚大学) 
 
盛湘渝博士(Scot&Wilson咨询公司)  
 
何利文博士(英国电信BT 首席科学家) 
 
对论坛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咨询论坛组委会联系人,将会得到快速、详尽的解答。论坛未尽事宜将由组委会负责解释说明。 
 
联系人:  宋雄伟:songxiongwei1983@hotmail.com, 0044(0)7711992850 
 
谢辉:yanshencun@hotmail.com,  0044(0)7852508559 
 
林波:colin8403@hotmail.com,   0044(0)7595254266 
 
  
 
全英学联第一届博士论坛组委会 
 
 总指导: 田小刚,张总明,孙洪志,张少华,朱莉 
 
名誉主席: 姚树洁 
 
学联顾问: 李泽霖,王栋,孙皞达,于斌,文雯,孟德建 
 
总负责人: 宋雄伟 
 
负责人: 吴嘉谊,彭创,谢辉 
 
秘书处: 林波,车倩,许旭,胡英杰,  
 
新闻报道组:刘美子, 徐艳华,鲍捷, 惠娟 
 
外联组:  马艺桂,田甜,田应涛 
 
征集稿件组: 李琦,刘远,赵一力, 刘新霓 
 
摄影组:  王波,潘张杨 
 
宣传组:  尹维国,卢雅诗 
 
后勤组:  张伶俐 
 
媒体联系组:谢辉 
  |   
 
  
 |